剴剴案今下午宣判 保母凌虐全揭露、懶人包還原事件始末

發布時間:2025/5/13 12:39

剴剴案今下午宣判 保母凌虐全揭露、懶人包還原事件始末

記者吳琪雅/台北報導

全台矚目的「剴剴案」將於今(13)日下午由國民法官作出宣判。這起案件涉及年僅1歲的男嬰剴剴疑遭保母與其妹妹長期凌虐致死,因案情殘忍、制度失守,引爆社會怒火,也成為國民法官制度實施以來關注度最高的兒虐審判。

【事發經過】從出養失聯到送醫不治 

2022年1月,一位孕婦向新北市社福中心表示無力扶養腹中胎兒,尋求出養協助。

2022年2月,剴剴出生後,社福中心轉介兒福聯盟辦理收出養,但案母失聯,導致程序中斷。

2023年9月,剴剴被安置於劉姓保母家中,期間兒盟社工進行多次訪視,發現剴剴有瘀傷等異常情況,但未及時介入。

2023年12月24日,剴剴因低血容性休克送醫不治,醫院發現其身上有多處新舊傷口,通報疑似兒虐。

【法院審理】惡保母終承認綁桶、罰站

法醫報告指出,剴剴全身多處瘀傷、牙齒斷裂、顱內出血,甚至有傷勢如「遭棒球棍重擊」,顯示其生前長期遭受劇烈外力與虐待。剴剴死後,檢警調閱監視器與通訊紀錄,逐步揭露劉姓保母及其妹妹涉嫌凌虐的殘酷細節。

案發初期,劉姓保母在偵訊階段一度全盤否認,聲稱孩子身上傷勢是因活動跌倒所致。但在國民法官庭審中,她才承認多項凌虐行為,包括:將剴剴四肢反綁、強塞進水桶以限制其行動;在寒冬強迫其裸體罰站、洗冷水澡導致顫抖流血;並餵食燒焦鍋巴、餿水等腐敗食物,有時甚至直接在廁所內讓剴剴進食。

此外,保母手機通訊紀錄中多次出現侮辱性言語,如「看到就想一巴掌轟死他」、「他是來討債的」等,顯示其長期不耐與情緒失控,也成為法院判斷其主觀惡意的重要依據。至於劉姓保母的妹妹,則始終否認施虐,僅承認曾用指甲「刮傷」剴剴,稱並無故意。

 

【社會震撼】網路連署、燭光悼念 輿論要求重判

案件曝光後,社會輿論沸騰,無數網友以「#為剴剴發聲」「#兒虐零容忍」號召連署與悼念,並質疑社福體系對高風險兒童的失守。街頭有民眾自發舉辦燭光晚會,網路也出現大量自製懶人包,分析案情並呼籲改革。多數輿論要求重判施虐者,並促請政府從根本檢討兒童保護制度。

就在宣判前上萬民眾也自發走上街頭參與「為剴剴站出來」凱道悼念行動。當天現場民眾身穿白衣、手持白花,在總統府前靜默悼念、朗讀聲明,並高喊「不要再有下一個剴剴」,要求政府正視制度失能,提出具體改革。面對壓力,政府提出多項改革方向,包括強化社工監督權限、建立兒虐預警機制、加強保母資格審查與監管。但截至目前,許多改革尚未落實,讓社會憂心是否能真正防堵下一個剴剴事件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