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5/10/2 15:58
生活中心/蘇沐言報導
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重創光復鄉,災後各地志工湧入協助清理,被譽為「鏟子超人」,暖心舉動感動社會。不過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卻提醒,花蓮堰塞湖危機並未完全解除,恐怕仍有「2大隱憂」需要正視。
李鴻源接受網路節目《下班瀚你聊》專訪時指出,目前「基本上掌握的數字,大概已經剩下600萬噸,那600萬噸即使全部下來,河川是可以吸收的,我是覺得問題不大」。但他話鋒一轉,透露水利署發現「有一個1800公尺的堤防缺口,要趕快補起來」,認為這是當務之急。
然而,即使如此,他仍語帶沉重示警兩大風險。第一是「颱風」:左側山壁相對脆弱,一旦豪雨造成山體崩落堵住缺口,就會再度形成新的堰塞湖,屆時水量回蓄,可能重演災難。第二是「地震」:他直言,「只要有5級、大概5級弱(地震),這些崩塌地就會下來,下來就會形成另外一個堰塞湖」。因此強調,「會發生堰塞湖的地方,它永遠在這個地方發生,因為跟兩邊山壁的地質結構有關係,那這個地方(花蓮)就是一個地質相對脆弱的地方」。
李鴻源感嘆,眼前只能加快補強堤防缺口與清淤,「其他你能準備什麼?就是讓災民可以回到生活節奏」,至於未來颱風何時來、雨量有多大,「這不是我們能掌控的」。他也舉例回憶,民國100年一場颱風離台灣仍有距離,卻在蘇澳白米甕溪1小時降下180毫米豪雨,讓他直言:「颱風的因素,我只能說越來越難掌控。」
李鴻源強調,雖然當前沒有立即危險,但只要颱風或地震來襲,花蓮堰塞湖恐怕隨時可能再現崩塌危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