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5/9/27 16:47
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花蓮光復鄉洪水退去後,街道巷弄卻被滿滿的垃圾與淤泥覆蓋,塑膠瓶、枯枝、廢棄物堆成一片「垃圾海」,災後景象怵目驚心。台灣基進黨吳欣岱就此發文提醒,水災後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髒亂,而是潛藏的公共衛生危機,若再加上高溫悶熱天氣,恐引發水媒傳染病疫情。她呼籲相關單位盡快展開環境消毒,並提醒救災人員與居民注意清潔與防護,避免二度傷害。
花蓮光復鄉日前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,洪水來得又急又猛,退去後街道巷弄卻滿布垃圾與淤泥。照片可見洪水退去後,大片田野與道路被垃圾、塑膠瓶及雜物覆蓋,宛如垃圾場般,惡臭與污染不言可喻。另一張照片顯示民宅騎樓下堆滿漂流雜物,連摩托車都被掩埋,泥濘與垃圾交織,景象淒慘。
台灣基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吳欣岱在臉書發文提醒:「在全台都動起來前進花蓮協助賑災的時候,我們看到媒體報導洪水將大量垃圾沖刷到鄰鎮的新聞,希望在地相關單位有開始注意環境衛生問題。」。
她進一步指出,水災過後最擔心的就是水媒傳染病(Waterborne disease)。如果再加上圖中垃圾堆積、颱風過後炎熱潮濕的天氣條件,「就可能讓傳染病疫情爆發出來 」。吳欣岱強調,她並非烏鴉嘴,而是以醫療人員的專業提出建言,希望地方公所與相關單位立即著手防疫,「在清掃過後要做環境消毒、宣導居民及救災人員要注意蚊蟲叮咬問題及隨身清潔,千萬不要飲用缺乏安全的水。」。
目前光復、瑞穗等受災區仍持續有大批志工與救災人員投入清理,然而隨著災後垃圾越堆越多,如何同步防止環境惡化與傳染病風險,成為花蓮重建路上的另一大挑戰。